關于“三胎”一直都是今年最火熱的話題之一。一石激起千層浪,大家關心最多的問題還是:孩子出生后誰來帶?
畢竟“4+2+1(4個老人,2個大人,1個孩子)”已是當前多數家庭結構的真實寫照。而隨著“二孩”和“三孩”政策相繼放開,“4+2+1”正慢慢變為“4+2+2”或“4+2+3”。
年輕的雙職工父母因為忙于打拼,無暇顧及孩子,讓原本照顧一個孩子都尚且忙不過來的老人們,又該如何分出精力照顧更多幼兒呢?
因此,“如何看娃”、“誰來看娃”、“怎么看娃”成為了不少家庭的關注點!
國家越來越重視托育?
現如今,女性職業發展意愿強烈,許多家庭面臨著如下困惑。
① 休完產假需要馬上上班
② 不放心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
③ 擔心自家老人過于溺愛,只帶不育
而托育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一家庭困擾。
今年7月20日公布的《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》中明確提倡適齡婚育、優生優育,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,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,降低生育、養育、教育成本,力求緩解群眾生育的后顧之憂。
為何建議讓孩子上托育?
許多家長的片面觀念認為:孩子這么小,在托育中心根本學不到知識,托育只是幫忙帶個娃,減輕家長的負擔而已……
其實不然,托育并不是強調讓寶寶學會什么,而是強調“通過外部感官刺激,促進寶寶大腦發育”,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,并幫助其平穩過渡至幼兒園。
托育主要適合0—3歲的孩子,正規托育機構的環境是根據兒童的內驅力及智能需求進行有組織、有目的創設的。
在托育機構里,孩子會得到語言、認知、大運動、精細動作、邏輯思維等智能方面的提升,并學習社會交往的常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托育機構的課程既能幫爸爸媽媽解決孩子的托管問題,同時在身體、心理、智力和社交等各方面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。
經過二十幾年的實踐證明,托育機構這個最基礎的教育成為了孩子教育中真正的“起跑線”。
上不上托育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區別?那么上托育有哪些好處和必要性呢?
這個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:
更能有效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
幼兒大腦發展階段:0—3歲是幼兒大腦發展最活躍的時期,出生到3歲,大腦發育已經達到成人腦重的60%,3—12歲完成剩余的40%。
所以應該給予豐富的感官刺激和良好的教育環境。
現在普遍的家庭育兒現狀都是大多數父母忙于工作,沒辦法進行全面的早期教育。于是交由老人或保姆帶孩子,其實這只能起到一個基本的養護功能。
且“術業有專攻”,即便是高學歷的父母,面對“兒童教育”這個專業,都是“摸著石頭過河”。然而,孩子不是試驗品,輸了孩子的教育,即便贏了全世界又如何?!
上托育的好處就在于此,專業的兒童教育機構,教師都是經過了學前教育專業多年的學習,因而能為孩子提供完善的教育方案,刺激孩子大腦的健康發育、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
幼兒自理能力發展階段:1—3歲是幼兒培養進食、排便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期。2—3歲這個階段應著重幼兒大、小便等自理能力的訓練。
如果您認為在家帶孩子也一樣,那可是大錯特錯嘍…
這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
如廁方面:日常生活中通常是家長不斷詢問孩子要不要大小便,孩子基本都是被動地進行大小便,不利于寶寶主動大小便習慣的養成。專業的托育老師會根據幼兒自身的發展情況,給予適當的引導,并不厭其煩地給孩子示范脫褲、提褲、洗手等自理能力;觀察幼兒大小便的敏感期,并接納兒童以自己的方式做好準備,直至發現幼兒感覺器官發育成熟,及時地進行如廁訓練。
能提高幼兒社會交往能力
幼兒發展階段:2—3歲是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。此階段若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,將導致幼兒形成膽怯、孤僻、嬌氣、依賴性強等不良性格特征。
在專業的托育機構,會提供適合幼兒的集體環境,讓幼兒自然而然地與其他幼兒互動,學習分享、等待、輪流、交換、延遲滿足的概念,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;老師還會組織豐富的集體游戲,增強幼兒的內心能量,并適時地引導和鼓勵幼兒敢于表達、主動交往。
幫助幼兒平穩過渡到幼兒園
如果直接讓孩子去上幼兒園,不過渡的后果:適應困難,易引發“入園恐懼癥”。幼兒園班級人數多,容易受到忽視,若孩子的獨立性不強,易產生膽怯等心理。從而對外界產生恐懼,形成不安全的心理陰影。
進入托育機構幫助孩子平穩過渡的好處:適應速度快,安全感強、自理能力棒。在班級中能很快融入集體生活,孩子將會更加活潑、自信。
凡是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半年寶寶總是會不斷生病、哭鬧、排斥離開家長,我們通常認為這是孩子的分離焦慮。
而從專業角度來講,送托育機構的最佳時間是半年以上,孩子才能真正適應集體生活與獨立社交。
很多選擇做托育的人,是因為自己的孩子,他們是有教育情懷的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選擇一家適合孩子的托育機構,是對孩子更是對家庭重要的責任